淘气是孩子的天性,从孩子能够爬着移动身体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孩子会把能看到、能触摸到的东西放到嘴里。像是把垃圾桶弄翻,把里面的垃圾弄得到处都是,甚至是放进嘴里,使得父母斥责孩子,不得不制止此类现象。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淘气就会迅速加以制止,还经常教训孩子说不许淘气,淘气就不是妈妈的好孩子了。其实两三岁的孩子,正是处于体能发展时期,他们有能力到处跑、到处走动,还喜欢摸摸这个,踢踢那个,表现的很淘气是很正常的。孩子淘不淘气并不是评价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可现在不少家长评价孩子好坏只看听话不听话,为了孩子的安全,家长往往是一发现孩子的淘气行为,就会马上予以制止,可是家长越是制止,孩子越是淘气。

孩子为什么会淘气呢?
孩子淘气说到底就是因为好奇心,有些在大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但在孩子眼里却是每一样都充满了吸引力,孩子想把这些东西弄清楚,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渴望了解更多的事物,也希望自己上手摸摸试试。另外,往往家长越不让看,不让做的事情,孩子偏偏要看要做,家长则说孩子“淘气”,这种淘气是建立在探索欲望上的行动,并不是坏事。
孩子淘气怎么办?要不要制止呢?
淘气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不仅不应该制止,还要好好的培养它。淘气的孩子总是不满足于肤浅的答案,刨根问底,爱挑刺这实际上是一种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这是发明创造最需要的一种思维。淘气的孩子胆大、敢闯、敢干、接触面广,这对扩大知识面,发展个性都是有好处的。
很多家长都把孩子淘气看作一件坏事,常常加以阻止,甚至是打骂孩子。但孩子淘气并不是打骂之后就能立即停止的,孩子的理解是有限的,孩子只知道这是一个制止自己的举动,并不能理解家长的用心,于是孩子会变得畏惧、恐惧,在孩子的成长中产生了不必要的心理障碍。家长如果反复给予严厉的制止或责骂,孩子会逐渐放弃“淘气”,变成一个老实听话的“乖孩子”,其结果必然是压抑了孩子的自发性。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淘气的孩子
保证孩子的安全
虽然孩子淘气不可阻止,但家长必须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家长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孩子避开那些有危险性的活动,把可能有危险或是不宜摆弄的东西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淘气的天性得到尽情发挥。
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对于孩子的好奇心,家长应该珍惜孩子的求知心理,抓住时机,给予孩子相关引导,一方面家长可以向孩子介绍新接触到的事物的简单的知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要耐心讲道理,帮助孩子“淘气”,并要求孩子不影响别人或损坏东西。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使孩子获得新知识。

多关心,陪伴孩子
其实有的孩子只是想要引起爸妈的注意而淘气,就像《星游记》中的笛亚一样,偷走黄金魔方,只是想和父母多待上几天。
对待这样的孩子,家长应多关心、多陪伴,听听孩子的想法,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关心他的,使他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从而保证正确的行为。
孩子淘气是其天性,家长只需要正确的看待这种天性,不去扼杀孩子的天性,当家长在面对淘气的孩子时,不能把他们视为“异类”,然后批评和指责他们,相反的,父母应该懂得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特点,予以欣赏、鼓励和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