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一生最好的老师,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习惯树立无所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伟大形象,因为很多父母认为,在亲子关系中扮演榜样、权威的角色,会增强孩子对自己的崇拜感,有利益灌输教育理念。如果对孩子示弱,则会丧失家长的权威,以后再教育孩子,孩子可能就不听话了。
事实上,父母习惯表现自己的强大,很大程度上只是出于对孩子本能的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做一个会“示弱”的父母,当然了,示弱并不是真的没有能力,这其实是一种尊重孩子的平等交流方式,可以让孩子感觉到“你需要他”。另外学会适当的示弱,这也会让孩子更好的成长,父母学会示弱对孩子会有什么好处?

孩子有了责任感和价值感
孩子的责任感其实是因为被需要才能够体现出来,我们在生活中总是需要孩子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孩子的动力被激发出来,也会更乐意的去做事情。
因为在这些事情中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觉得这些事情我也是可以做的,当我们认可他的时候,他的价值感油然而生。
孩子会更自信
当孩子发现父母也会有需要自己的时候,内心就会激发起一种被需要的感觉,当孩子做到以后,会让孩子更加自信。
孩子会更懂得心疼他人
父母和孩子之间其实就是此消彼长的平衡关系,我们往后退一步,孩子就会往前走一步,当我们累了、生病了可以告诉孩子,从而让孩子懂得心疼他人,父母也是人,也会累,也会有生病的时候,当孩子懂得心疼他人就会从行动上表现出来。
让孩子更独立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就是独立,只有拥有独立的人格才能在社会中立足,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而示弱,正是培养孩子独立精神的一个秘密武器。
偶尔对孩子说一句“这个我不会,你来帮帮我吧”,说不定你就会惊喜地发现,你的孩子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能够独立去做许多事。
那父母应该怎么向孩子示弱呢?
示弱胆小—让孩子更勇敢
在当下的育儿经验中,有一种很有影响力的观点,那就是为了避免孩子受到消极暗示,父母即使害怕特定事物,最好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以免影响到孩子。其实结果相反,父母适当地在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恐惧,是更加容易激发孩子的保护欲和对特定事物的勇气。

示弱差距—让孩子更自信
孩子虽然弱小,但他们的很多能力,却是成人望尘莫及的,而且,由于打小就有这更好的教育条件,现在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往往会比父母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能够发现这些差距的话,并适当示弱,则比往常更容易激发孩子的自信。
示弱笨拙—让孩子更加独立
以孩子上学整理书包这件事来说明,当父母想要教给孩子怎么整理书包,完全可以告诉自己的孩子,自己并不会整理书包,以后你的书包就要靠自己整理了。当孩子听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妈妈做不了事情,自然而然就自己去整理书包了。
对于那些已经习惯 妈妈帮他整理书包的孩子来说,妈妈可以在给孩子整理书包时,故意遗漏一些东西,让孩子在上课时发现依赖妈妈的不便,以此为基础,父母在提出让孩子自己整理的要求,一旦孩子听从,,就要及时鼓励孩子的进去,以此类推,逐个击破孩子依赖性较强的行为。
父母示弱是一种教育策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成父母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另外,父母要是事事都要强,不仅会搞得自己很累,连带着也会影响到孩子,孩子就和大人一样,只有感觉到被人需要,责任感才会被激发出来,把扮演“强大”这个角色的机会留给孩子,帮助孩子获得自我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