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令人讨厌的熊孩子,就说最近,5月1号东莞的一个熊孩子在电影散场的时候对着屏幕拳打脚踢,已然战神附体,而熊孩子的家长也被孩子的霸王色霸气吓得找不到了。
比如在火车上,常常会有熊孩子在车厢之间打闹甚至不停地发出刺耳的尖叫声,严重的影响了乘客的休息,而这些熊孩子的家长,却在旁边无动于衷,直顾着玩手机。
现在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学科教育”和“情感教育”,却忽视了孩子的“规则教育”。
稻盛和夫曾经说过,过分强调尊重孩子的自行,结果变成放任自流。只给自由,但与自由结对成双的义务,不能不教。

儿童规则意识有哪些特点呢?
从心理学上解释,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这种意识指孩子能够理解明白,同时也能表达出来,且在行动上也会遵守规则。
我们也会看到部分家长会给孩子讲一些成人世界力遵守的这种道德价值观,但是孩子往往并不能理解。因为孩子是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体验之后才会逐渐明白。
他们没有经历过,没有接触过,也没有很多的亲身体验,所以他对许多大道理是不懂的。所以建议家长,尤其是在幼儿时期的家长,在孩子规则培养方面不要太过于强调给孩子讲那些所谓的大道理,在这个时期他们是没办法理解的,而且还会在你讲道理的时候产生许多消极的情绪。

早教中心和家庭的规则是不相同的
规则会使人形成一种程序规范的自我意识,以及主动遵守规则来自我约束的意识。对于幼儿来说,还上在一个雏形的阶段。规则意识是要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培养,慢慢形成一种规范化的行为模式。对于幼儿来说,在家庭中和早教中心是不一样的。
在家里需要逐渐的培养起规律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卫生习惯以及能和家人良好的互动沟通模式等等...
在早教中心呢,就需要逐渐学会遵守早教中心的各种规章制度,同时也需要学会和小朋友相处的各种规则,例如一起玩游戏的规则、小朋友之间相处的规则、小朋友之间的集体活动规则等等...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却是在将来步入小学、中学、大学乃至社会的起始阶段,对比现在遵守的规则虽然很简单,但却是很重要的。
规则意识的培养习惯虽然很重要,但却不能急于求成,因为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和发育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不能过早的把成年人的一些规则强加给孩子,他不仅理解不了,还可能更加的去破坏,或者是强迫自己去遵守。

那么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规律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当中很多学者都对孩子在幼儿时期和学龄时期规则意义的成长进行过很多的研究。来看看孩子在各个年龄段是怎么养成规律的吧。
三岁左右时
在孩子刚刚进入幼儿园时,孩子还处于在认识各种情绪的初级阶段,对于幼儿园的规则还是很被动的去遵守。在幼儿园的生活是在老师的管理下进行的,老师的这种威严和情绪对于孩子是产生的一个直接的作用。在孩子的心里可能觉得如果不遵守老师的指令的话,老师会生气,但是相对的如果遵守规则的话,老师就不会生气,为了不让在老师生气下做出暴力行为,所以孩子不得不被动的跟随老师的规则。
在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初步认识到别人简单的情绪,比如说生气、高兴、不开心等等。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能遵守幼儿园的规则,但是他对规则的真正的含义并不是很清楚。

四到六岁时
宝宝在四岁的时候,认识情绪表达规则的能力会逐渐的增强,他们逐渐能够意识到积极的情绪,消极的情绪以及这些情绪和规则方面的一些连接。
比如说孩子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孩子能一方面体会到老师是允许在按照规则的指导下去活动玩耍,同时孩子也会逐渐的能体会到在这个大的规则范围里面,他可以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等等这些活动过程中的快乐。
当孩子到了五岁左右时,表达消极情绪和认知规则方面已经趋于成熟,能够相对清楚的认识到规则是需要小朋友共同遵守的,所以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去遵守,而不仅仅是为了不让老师变成超级赛亚人。
在规则的范围里面,孩子也能够逐渐感受到相对的自由和部分好的情绪,并且能够在一些规则允许的情况下,也能体验到一些不好的情绪。

当孩子到了六到九岁时
在这个时间段,孩子对于社会关系以及行为规则方面的认识又有了一个更加明显的提高,在遇到和同伴之间的矛盾时,年龄较大的孩子所采用的的行为方式会更加的符合社会规则。
在孩子所面临的诸多社会关系当中,接受最快的是亲子的关系,因此在孩子的规则意识培养当中,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其中母亲对孩子情绪和规则的认识是更加重要的。
妈妈在日常的养育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绪表达和对规则的理解,所以在孩子养育的过程中,妈妈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建立其良好的母子关系,也是孩子规则意识培养的一个基础。
那么在家庭中和早教中心是如何帮助孩子更好的养成规则意识
首先,在家庭中爸爸妈妈一定要多与孩子聊天沟通,这样可以促进孩子语言进一步的发展。
有的孩子语言能力不足,他就会用更多的行动方式去破坏,从而引起关注,所以家长一定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虽然上一天班很辛苦,但也希望能在下班之后,多陪伴孩子。

第二:在家里对孩子培养规律的作息时间
尽量在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的情况下,也就是让孩子在相对平静或者是轻松快乐的情况下逐渐的建立起孩子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孩子在家庭生活等过程中,他也会内化一部分概念规则,当然了,家长也要树立起榜样,在要求孩子的同时,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
第三: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需要多和孩子进行互动游戏
孩子虽然在早教中心已经建立起遵守游戏的规则,但同时在家里也要去训练孩子遵守游戏的规则,包括假装游戏等等这些互动的游戏过程当中孩子这方面的意识会逐渐的建立起来。
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一定的规则意识至关重要,甚至能影响孩子的一生,遵守规则的前提是认识和明白规则,规则意识并不是一下就能养成的,也是需要时间和精力慢慢形成的。
给孩子建立规矩意识,不是不爱他,而是为了将来步入社会,不让“社会”告诉孩子什么是规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