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什么时候进行早教呢?
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说过:“婴儿降生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也就是说:对孩子的教育应该越早越好!

1970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曾有这样一个实验:研究者从贫民窟挑选了111名新生儿,对孩子进行早期干预和教育并定期进行智商测验,结果发现:
接受过早教的孩子,在3-12个月时,智商方面与没有接受过早教的孩子,并没有显著的变化;
到了15个月后,接受过早教的孩子,不仅语言表达流畅,学习的速度明显加快,检测出的智商数值也相对较高;
等到了5岁后,接受过早教的孩子进入教育体系,一直到长大成人,他们都表现出智商上的优势,还取得了高学历,获得了较好的工作。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早期的刺激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证明了早期教育对孩子成长发育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早教的意义
也有许多研究表明:人的脑神经细胞大约在140亿个左右,大多数在3岁前就形成了。新生儿出生后就具有反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可以开始进行早期教育。
其实给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并不是说孩子小小年纪就要“学”到什么,而是帮助孩子获得感官、认知、语言、思维等方面能力的发展,这一过程,早教的意义就体现在孩子一点一滴的变化中。
自从开始对孩子进行早教后,孩子慢慢有一些小小的变化,以前她不爱说话,现在会主动和小伙伴打招呼。
以前总是不爱吃饭,现在不仅会学着大人的模样大口吃饭,还会提醒我们餐前便后要洗手。
家人一不在身边就大哭大闹,现在能够独自安静地看绘本,还会主动给我们讲故事。
然而,有的家长却认为孩子还小,没有必要进行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早教重视度不够,忽略了孩子幼时发展的黄金关键期,也有许多家长因为孩子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早教而感到遗憾……

早教为什么这么重要?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显示,早期经历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学习、行为和健康等,接受过早期教育的孩子在各方面的发育可能事半功倍。
早期教育,作用于孩子的思维锻炼。思维是基于问题产生的,生活中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都是思维能力在悄悄提升的见证。
认可早期教育对孩子有所作用的家长,会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积极解答孩子的问题,鼓励孩子探索多样性的答案,锻炼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在《谢谢了,我的家》这档关于家庭文化传承的节目中,有一位名叫蔡笑晚的父亲,就将自己的6个孩子成功培养成为5个博士和1个硕士。
“我一辈子都在思考怎么教育孩子,我非常注重对自己6个孩子思维的开发与培养,也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当孩子还是婴幼儿的时候,就会通过游戏的方式,给孩子出一些趣味的数学题,用讲故事的方式讲给孩子听,听完再让孩子回答故事中的问题。”
早期教育,不是刻意逼迫孩子每天读书看报,而是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观察,引发孩子思考。
早期教育,能激发孩子的潜力!

在人生的头三年,婴幼儿的大脑发育突飞猛进,两三岁时的大脑容量就是成人的两倍,婴幼儿在早期接触的教育能够激发其大脑的各项潜力,影响他们的一生。
孩子的早期教育需要充分链接家庭,优质的家庭教育离不开科学的早教,家校配合才能让孩子的学习效果最大化。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潜力股,拥有着无限种可能。父母和老师就是孩子的开垦者,多引导少干涉,科学激发孩子潜能,让孩子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