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大师海灵格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
有很多家长把“我都是为了你”挂在嘴边,实际行动却是对孩子严格的控制,不带有一丝喘息的余地。
对于这种家长我想说,我们曾经也都是孩子,更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事情。孩子有他们的纯真和善良,他们需要我们家长多了解多支持。
毋庸置疑,每个家长都是非常疼爱孩子的,可是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似乎忘记了应该如何正确和孩子进行沟通。孩子越大,遇到的问题也就越多,和孩子产生的矛盾也会越多。时间一长,问题一旦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很可能就会影响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亲密关系。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家长应该和孩子成为朋友,多和孩子沟通,多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身边朋友的类型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喜欢当引导者,而有的人喜欢随大流,剩下的人就比较随意了。还有一部分人比较特殊,扛起“我都是为了大家好”的大旗,实际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和内心不被认可的地方,大多数家长,就是扛起大旗成为控制者的,喜欢控制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听到“你应该这样做,你那么做不对。”虽然家长这样说好像是为了孩子好,帮助孩子解开心中的疑惑,但孩子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总归是不开心的,觉得家长干涉了自己。这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家长并不知道孩子内心的想法,而控制欲相对强的家长不仅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这就使得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容易被家长指指点点,说教一番。其实还有一点,孩子想要的效果就是自己做出来的效果,并不需要家长想的那么完美。
一般来说,一些习惯性控制别人的人,曾经可能受过种种伤害,缺乏安全感,又或者是他的父母也是控制型,导致他也习惯性的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长期活在压迫下成长的孩子可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习惯,日后也会十分叛逆。无论做什么事都会和家长对着干,希望家长能够减少对自己的关注。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很容易凭着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去管教孩子。可有时却因为自己习惯性的控制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伤害。
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控制欲比较强的话,那么孩子每一次在面对和家长的冲突时,总是会习惯性地向家长妥协,放弃自我。当孩子长大之后,步入社会时,他们就会轻易地向他人妥协,也不喜欢发表自己的想法,遇事没有主见,随大流。
许多家长说的最多的那句话大概就是: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你要知道爸爸妈妈是爱你的。家长应该放下控制,多让孩子自己选择。别总是以“爱”的名义去控制孩子,该经历的风雨总还是要经历,倒不如索性直接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强制性的压迫只会让孩子没有自我,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