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是人类生理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另外哭除了表达情绪之外也常常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信号。例如宝宝在不舒服或是不满意的时候,就会哭着向父母传递信息,像是饿了、渴了、燥热、困倦等等。
宝宝爱哭,是一件令父母头疼的事情,尤其是宝宝没完没了地哭泣时,更会令父母心烦意乱。有些脾气稍微急躁一些的父母,会大声地训斥宝宝;有些父母会用哄骗的方法让宝宝安静下来;也有些家长会用讲道理的方式让孩子不再哭泣。但最后的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可能不好使,有的时候甚至会让孩子哭得更加厉害。那宝宝的哭泣是想要表达什么呢?
无聊
简单的两个字,就会让宝宝哭上一场,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睡眠的时间越来越短,清醒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宝宝会变得很无聊,因为没有东西能够吸引他的注意力,没有人可以和他玩耍等。

没有安全感
1-3岁的孩子和妈妈接触的越来越少,但是在孩子表面独立的背后,往往是孩子表现出极大的恐惧和紧张,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一岁左右的孩子身上。家长可能会注意到孩子会比平常更加安静也更加听话,不管是见到陌生人还是处在陌生环境中,孩子总会拽着你的大腿,甚至是哭泣,这些都是焦虑的表现。
需求得不到满足
宝宝一点点长大,情绪也会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接近两岁的时候,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增强,不满足的情况也时常发生。然而,宝宝受到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限制,一旦不能满足自己,他们是很难通过语言和大人沟通的,在表达不满情绪时,往往只能“大动肝火”,大声哭闹。

像是常见的宝宝哭泣原因:饿了、渴了、燥热、困倦等等,其实还是有生理和环境因素的。
长牙期的疼痛
宝宝从5个月开始长牙,到2岁半左右长全,宝宝会因为长牙带来的不适而哭闹。这时家长注意观察宝宝的脸颊、下巴,如果有明显的口水引起的红疹、牙龈肿大、触碰及轻微发烧等,就要考虑是否有长牙疼痛困扰着宝宝。
被噩梦惊醒
宝宝在白天受了惊吓,像是打了预防针,或者是看了吓人的电视镜头,又或者是被“汪汪”叫的小狗吓到了,或者是没有明确的原因都有可能引起宝宝噩梦惊醒。
被噩梦惊醒的宝宝通常是突然的大声地哭喊,两眼瞪得圆圆,表现出惊恐的神态,或者是到处乱爬,或者是一个劲地往妈妈怀里钻。
宝宝的哭闹只是表达的一种方式,抓住原因对症下药,抓住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如果宝宝是因为遇到挫折而哭闹的话,宝妈一定要耐心,支持宝宝独立完成自己的小任务,当宝宝完成一项任务时,要多鼓励表扬宝宝,那么宝宝不但不会哭闹,还会更加喜欢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