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父母都存在一个共同的苦恼,就是孩子缺乏自信心,而孩子在儿童时期是形成自信的重要时期,自信心是孩子成长与成功的前提条件,一个缺乏自信、充满自卑的孩子即使头脑聪明、思维敏捷,但是在学习和生活中稍微遇到困难就会退缩,找很多借口以及理由去逃避,不敢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敢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
一个自信的孩子对自己的能力能有正确的认知,对所处的环境也更有安全感。然而,有些时候,父母的不当教育方法会让孩子的自信受到严重打击。

父母哪些行为会让孩子缺乏自信心呢?
父母没本事,只能指望孩子了
其实绝大多数孩子的自卑是由父母有诱发的,父母如果能够坚定自信,那么孩子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被家庭氛围感染的孩子,会认为“爹妈都没本事,我又能怎么样呢!”,父母把孩子的发展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工具,这是很多父母的共性,患得患失,对孩子不断地催逼,表现出强烈的期望,久而久之,孩子也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推卸责任。

这个东西危险别碰
孩子对周遭事物感到新鲜和好奇,喜欢参与和表现是很正常的,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独立的空间让孩子去发挥,并且在言行上支持孩子。如果总是对孩子说“这个太难了,咱不学”“那个太危险了”,又或者是“这个你还小,不懂别问”、“小孩子懂什么啊”,如此这样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孩子会把这种挫败感与父母联想在一起,所以孩子就会开始莫名其妙的讨厌父母。过度的保护孩子,阻止孩子探索世界,这会被孩子解读为自己真的不行,非常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让孩子去经历、去体验,亲身感受,这样对孩子的成长过程有非常大的帮助。
你怎么这么笨
孩子做不好作业,三番两次后父母的耐心也几乎被磨光了,可能会对孩子说出“你怎么这么笨,一点都不随我,以前我门门一百。”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期望获得他人的认可与欣赏,孩子更是如此,父母的抱怨和指责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家长,们气急败坏的责骂孩子“你真笨”,会让孩子无地自容、妄自菲薄,产生逃避的心理,这种言语会毁灭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探索的兴趣。

拿别的孩子比较
孩子与孩子各有千秋,为什么非要和别的孩子比较呢?我们总是习惯性的拿孩子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比较,父母可能认为是在激励孩子,殊不知这时已经伤了孩子的自信心!人是没有可比性的,这个孩子就是最好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是拿孩子缺点和别的孩子优点比,还是拿孩子的优点和别的孩子的缺点比,这些都是错误的。前者让孩子自卑,后者使孩子自负,不能让孩子公正地确认自己的价值。
孩子的自信,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父母坚定的爱,会给孩子源源不断的安全感,从自卑走向自信,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开始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看法,开始遇到质疑、嘲讽和误解,但如果有一对永远支持、理解、尊重自己的父母,孩子一定能自信满满迎接各种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