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妈妈该不该带儿子进女性更衣室”的话题
冲上了微博热搜,引起3个探讨话题
5万+讨论度,7亿+阅读量
可见大众都对这个话题相当敏感
相比这件事在登上热搜之后争论的孰是孰非
我们更应该关心那些被父母带进异性厕所的孩子们
他们对性别的意识是否会受到影响?
家长应该如何教会孩子尊重与保护?
如何对孩子谈性?
当孩子出现一些性方面的行为时
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今天,PONY邀请孙教授给你讲一讲
儿童“性教育”的基本原则
学龄前期儿童,应该知道的性知识
1. 出生教育
知道自己是从妈妈肚子里出生的,而不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2. 性别认识
2—3岁阶段,对性器官、性特征的认识和观察是性教育的第一课,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逐渐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及其简单功能,包括性器官正确的名称,使孩子看待性器官同看待头发一样自然
3. 性角色认同及规范
性角色认同:就是儿童认同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
·在性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发展儿童性社会行为的同时建立起儿童的性角色认同
性角色规范: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性角色出现,而社会对不同的性角色有不同的期望和要求
·父母可可以在孩子很小时,就对他(她)们的行为是否符合其性角色而加以赞许和批评
·通过建立幼儿与成年人的同化,比如,大人教育孩子:“要像爸爸那样坚强”“男子汉不要动不动就哭”等等。如果孩子对同性家长的某些品质特别欣赏为了提高自己,他将加倍努力地寻求和家长一致,同时,也促进了他向同性成人的“同化”
4. 隐私部位的认识
4岁后,用画图的方式帮助孩子认识身体的隐私部位,让孩子用红笔标出男孩和女孩身体不能让别人看和摸的部位,家长注意不要带孩子去异性澡堂
5. 早期的性情感指向的正确引导
性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情感,也称为“性依恋”
在学龄前期儿童就开始发展出性情感。这种早期的性情感是有特殊指向的。就是佛洛依德认为的“恋母情结”,“恋父情节”性依恋对男孩子和女孩子都很重要,父母必须对孩子建立起很好的依恋,并建立起良好的早期“性依恋”
性情感倾向在一生中可以有很多次变化。例如:一个小女孩在幼小时与男孩、女孩一起玩耍,到六、七岁以后就只和女孩玩,和男孩的界限分得很清楚。三岁左右的孩子就具有比较稳定的性角色情感倾向了
学龄前期儿童性心理问题及应对
·儿童时期性心理的良好发展是青春期发展的基础,是一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之一
·幼儿园和小学期间不知道如何与异性孩子交往,青春期就会有更多的问题,要鼓励孩子多与异性孩子交往
·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间的亲密交往,应该不伴随明显的性依恋与性快感体验,亲密是正常、应该的
衡量性心理问题的标准:青春期以前的孩子不是主动的有意识寻求性快感体验和性依恋,都属于正常范围
1. 儿童手淫
·表现
最早可见于1岁左右,儿童用手直接摆弄自己的生殖器,或两脚交叉上下移擦,或二腿骑跨于某种物体上如突出的家具棱角上进行摩擦,持续数分钟
·应对措施
1. 不应该惩罚、责骂、讥笑等手段来迫使孩子中止动作,应寻找形成局部刺激的原因,并加以去除
2. 不要让孩子过早卧床,睡前可以进行一定时间的体育活动以便卧床后能很快入睡,醒后即唤其起床
3. 不要让儿童穿得太多太热,宜穿较为宽松的布料柔软的内衣、内裤,平时不穿紧身裤,注意儿童外生殖器的清洁
4. 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应适当地进行说服教育、诱导、解释,使他们打消顾虑、鼓励、支持他们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转移其注意力
5. 培养孩子健康的兴趣,爱好,不要看黄色影视和小说
6. 当孩子的手淫习惯次数明显减少时,要及时表扬、鼓励和奖赏,强化其新的健康行为
2. 性识别障碍
·表现
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行为的表现与自己真实的解剖特征不符。男孩表现女性化,女孩表现男性化
·应对措施
对儿童性角色的要求和教育要符合儿童自身的性身份,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培养儿童性角色
3. 不恰当亲近关系引起的性心理障碍
·表现1
异性小伙伴之间的性游戏: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亲吻,爱抚,但却不懂得其中的涵义,这种不适当的性接触和性体验本身并无多大危害
·应对措施
应正确引导,不可打骂,惩罚或是视而不见的态度,否则可能导致他们成长后的性依恋,如窥阴癖、漏阴癖等。严重影响性心理的正常发展。
·表现2
与父母过分亲昵行为:父与女或母与子异性间的过于亲近容易产生过分依恋的情感或性意向偏移。医学上称“恋父情结”、“恋母情结”,可成为某些神经症、精神疾病的心理症结
·应对措施
当发现孩子缺乏正确的情感倾向时,需要父母予以纠正
性教育相关书籍推荐
性教育,是送给孩子一份生命礼物
不仅仅是传授简单的性知识和性观念
更是培养孩子尊重他人、自我成长的能力
活出自我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能力...
作为家长,我们不该羞于谈性别问题
而是把它作为孩子成长的”关键课程“
大大方方地说,科学合理地教
才能让孩子身心同样健康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