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专注力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部分,孩子做事不认真,效率低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提升孩子的专注力,网上提到最多的就是“少干扰”,但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不只是不打扰,就像活泼好动的孩子坐不住,但是安静内向的孩子坐得住,这也不一定意味着安静的孩子就比坐不住的孩子专注力低,专注力还要用更系统的方法来进行培养。
家长在培养孩子专注力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常见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家孩子玩起来是非常有专注力的,但是正经坐下来读书就不能集中注意力了。在孩子的成长关键时期,一定要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今天就来聊聊提升孩子注意力的方法。
不要随意打断孩子,哪怕是在玩耍
无论是玩玩具、跟其他孩子交谈,又或者是坐着发呆,很多家长总是会进入这样的误区,认为孩子只要不是在学习读书,其他的事情是没有必要这么专注的。
于是,孩子和小伙伴们玩得正在兴头上,被家长强行叫回家吃饭,又或者是孩子正在兴奋地拼着乐高,家长送去铜锣烧让孩子赶紧吃掉,如此这般,孩子的注意力也就一点一点地被家长打扰没了。哪怕孩子只是在简单的玩耍,家长也不要随便的去打扰。当孩子在集中注意力做事的时候,需要深度且连续的思考,被随便打断的话,会让孩子默认了做事中途放弃是很正常的,甚至觉得打断别人的活动也是很正常的。长久下来,孩子不但不能专注地做事,也会变得很不礼貌。
培养孩子的抗干扰能力
面对嘈杂的环境,孩子是很容易分心的。但是环境热闹并不是孩子不专注的根本性理由,在干扰因素较为强烈的情况下专心做事,是非常可贵的素质。伟大领袖毛主席年少在长沙读书时就有意识的培养这个能力,他坚持在最热闹的集市上看书,来培养自己学习的静心和恒心。
排除一切干扰的环境,是容易让孩子对环境更加敏感和挑剔的,倒不如让孩子在嘈杂的环境中去沉淀自己。家长不妨试试让孩子在热闹的环境中睡觉,不失为提升注意力的一种方法,当孩子能在嘈杂的环境中集中注意力时,那么在安静的环境里做事便轻而易举了。
有意识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深度思考能力
其实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容易走神,是跟生活中的很多小细节有关系的。很多的家长在辅导孩子做一些题目时,遇到不会的直接就去百度了,甚至是直接告诉孩子可以去看答案,这样一来孩子再遇到难题,就很难去独立思考了,甚至生活中遇到问题,不是想着自己怎么样去解决问题,而是寄希望于标准答案来救场,这样下来,孩子做事也就越来越没有耐心了。
也有不少家长,鼓励孩子通过网络进来快速获取信息,其实碎片化的信息会让孩子的思维更加涣散,导致孩子思考时无法专注。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尽可能地让孩子去读纸质书籍、名著,并尝试去画思维导图,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深度思考和系统思维能力。
提升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父母的监督其实是治标不治本,想让孩子提升注意力,最主要的还是要孩子自己加强定力,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当孩子因为拖延、不专心耽误了事情,父母千万不能包庇纵容。比如,孩子睡前玩嗨了,第二天早上起晚了,家长最好不要指望延长睡眠时间来弥补,而是要求孩子立刻马上现在必须起床,当孩子自己明白了晚睡带来的哭闹时,第二天便会自己集中注意力,早点入睡了。
另外,每个月可以抽出一个固定的时间来让孩子做一个书面的总结,对自己进行反思和整理,自己醒悟会比父母的唠叨会更深刻一些。
给孩子一个规律的时间表
孩子的作息时间规律也是和注意力有直接的关系,只有大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才能在该专注的时候集中释放更多的能量。
不少父母为了能让孩子快速掌握某项技能或者是知识的时候,会选择让孩子在这个方面下大功夫死磕,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这样是并不能提高效率的。
就像钢琴考试前,把孩子关在房间里没日没夜的弹上三天,孩子怎么可能专注的弹那么久呢,孩子不过是在屋里心猿意马,打发时间罢了,导致以后遇到事情就想着混日子,甚至是逃避问题。
其实,孩子的注意力也是有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时间的累积投入并不会带来高效率的持续提高。只有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规律时间表对于孩子注意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循序渐进远远比揠苗助长来的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