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小马快跑育儿:宝宝的“第一次”宝妈一定要注意哦
小马快跑育儿:宝宝的“第一次”宝妈一定要注意哦
发布人:小马快跑早教育儿
发布时间:2021-06-09 18:47:25

孩子的生长发育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孩子许多的“第一次”可能都在年轻宝妈没想到的时候就发生了,看着孩子每天的新进步和惊喜,让宝妈实在不禁为他的无所不能而赞叹!不过对于忙的焦头烂额的宝妈来说,在重复照顾孩子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让不少宝妈对孩子的各种变化都没有注意到。经常就错过了孩子的第一次,但是别慌,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更好的面对宝宝的“第一次”。


宝宝第一次微笑——情感交往的起点


在宝宝出生两个月左右的时候,宝宝经常会睁开双眼四处查看,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当宝妈出现在宝宝的面前时,宝宝会注视着宝妈的脸,手脚乱动,甚至会无意识的咧嘴笑。


这是宝宝形成最初的交际形式,也是宝宝与人进行情感交流的起点。当我们看到宝宝第一次微笑的时候,千万不要因为过于兴奋而忘记和宝宝亲切交流,宝宝这个时候的微笑正是表示他对宝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宝宝醒着时,宝妈应该经常出现在宝宝面前,微笑着和宝宝进行交流;还可以利用各种色彩鲜艳的玩具,比如:红气球、蓝气球、小铃铛等逗宝宝笑,使宝宝心情愉悦。


宝宝手舞足蹈的反应会使身体各部分的骨骼、肌肉得到锻炼,同时也加深了与宝妈之间的情感,经常与宝宝进行这种“情感互动”,对宝宝的身体、智力、心理的发育都非常有好处。




宝宝第一次发出声音——理解沟通的开始


当宝宝在四到七个月时候,宝宝给人的感觉会更加有趣,咿咿呀呀地整天叫个不停,脸上的表情也更加丰富了。无论是听到什么声音,他都会试着去模仿,学着利用舌头不断地实验和练习,享受其中的乐趣。


宝宝虽然是到一岁之后才能清晰地说出话,但很多孩子会在四五个月的时候,开始发出无意识的单音节。当宝宝咿呀乱叫或是咯咯直笑的时候,跟随着重复或者是模仿宝宝的动作,会激起宝宝更大的兴趣,令宝宝继续尝试发声。当宝宝发出“啊啊”、“”“嗷嗷”之类的韵母时,宝妈可在前面加上声母的示范,比如当宝宝说“啊——”时,可以教他念“妈——”、“爸——”。


宝妈还可以把宝宝日常接触的物品拿给宝宝做示范发音,节奏放慢些,重点词予以重复,并做适当的间隔,给宝宝学习和回应的时间。




宝宝第一次摔跤——面对困难的态度


一般来说,宝宝三个月会坐,六个月会爬,九个月就该走路了。宝宝在宝妈的指导下,靠着墙或者是扶着凳子开始慢慢学习走路,却总是歪歪扭扭,稍不留神就会摔倒在地,嚎啕大哭。


这时大部分宝妈都会赶忙上前,心疼的将宝宝抱入怀中,又亲又哄的。其实,从宝宝第一次摔倒开始,宝妈就应该狠下心不去抱,而是在一边面带微笑鼓励:“宝宝,快自己爬起来,你真棒...”实在不行时可以帮宝宝一下,扶宝宝起来。有过这样的第一次,下回不管摔得多厉害,宝宝都能通过自己爬起来。


宝宝第一次发现——接受新事物的开始


宝宝已经能摇摇摆摆的走路了,当离开宝妈的视线时,这周围的一切对宝宝来说是那么的新奇。


有时候趁宝妈不注意,宝宝拿了茶几上的几张扑克牌,翻过来转过去地琢磨,轻轻按一按,咬一咬,然后兴冲冲连跑带爬来到你的面前,举起手中的牌,高兴地“嗷嗷”叫个不停


而这时我们就要尝试着从宝宝的角度来看待他的新发现。如果宝宝把扑克牌含在嘴里,不要立刻惊叹:“这玩意不能吃,赶紧给我吐咯!”,最好是轻轻地蹲下告诉宝宝:“这叫扑克牌,是爸爸妈妈用来娱乐用的,你长大也可以,但是这个东西是不能放在嘴里的哦。”然后顺势把扑克牌从宝宝嘴里抽开。有时间的话,宝妈还可以将扑克牌一张张的摊开,从颜色和数字上教宝宝进行分辨。过于成人化的理智,往往会打击宝宝的好奇心,成为学习、成长、发展等创造性的隐形障碍。和宝宝一起分享他的发现,宝宝才能在不断探索中学习到新东西。




除了以上说的这些宝宝“第一次”,其实还有很多,像宝宝“第一次”长牙,宝宝“第一次”睡整觉等等,想要培养出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时,首先要学会从宝宝一出生就开始和宝宝交流,父母不用担心这种交流会变成单方面的意愿,因为宝宝一出生就有了和人交往的能力,而且愿意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宝宝“交谈”,还可以跟宝宝逗闷子玩,比如:摸摸宝宝的头,轻轻挠宝宝的小肚皮,以引起宝宝注意,并逗他笑,当宝宝微笑时,要予以夸奖,更别忘了妈妈那轻轻一吻也是给宝宝的美好奖励。


利用一切机会和宝宝交流,使宝宝在和父母的“交流”中辨别不同的人声、语意,辨别不同人脸、不同表情,保持愉快的好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