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期望孩子能够自信勇敢,可是他却总是胆怯害羞,总有各种各样的害怕,害怕打雷、害怕打闪、屋子里黑了害怕、动静大了也害怕,看见警察蜀黍也害怕,甚至看见牛、大鹅、大公鸡等动物也害怕。
当孩子对家长表达自己的害怕时,我们千万不要以“经的多,见的广”态度,对孩子的害怕“轻描淡写”的说出“别怕”来敷衍孩子。
到底有什么好害怕的?这可能是父母们共同的心声了,但是别忘了,我们也是从怕这怕那的小朋友长起来的。我们不能一味的嘲笑他们胆小或者是告诉他们要勇敢,这样并不能消除他们的恐惧,反之孩子日后可能会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

孩子为什么会害怕
当孩子在表达害怕时,我们应该理解,害怕是一种本能。趋利避害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对于未知、不确定的危险。或是发现自己能力不足时,我们都会本能的退缩,思考一下如何解决,而不是无脑鲁莽的向前冲。
对于孩子来说害怕是一种正常的情绪,有的孩子可能天生胆子就小,当他见到陌生人的时候,可能会因为害怕而躲在家长后面;孩子在大部分情况下对事物产生恐惧,是因为之前有过不太好的体验,让孩子有了心理阴影。当然孩子随着年龄和经历,对害怕的东西也是会有变化的:
1~2岁的孩子会容易出现分离焦虑,害怕孤单、害怕噪音、害怕陌生人和新环境;
2~4岁的孩子会对动物、想象中的怪物感到害怕,这是如果父母比较严厉,他们还会害怕犯错。
4~6岁的孩子会出现社交焦虑。
我们要知道,我们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增加恐惧。

“不好好吃饭,一会让大灰狼来抓你”
“警察蜀黍专门抓不听话的小孩”
这种恐吓式教育,无疑会让孩子对大灰狼、警察蜀黍充满恐惧,相对而言,就是你吓唬他的东西,他害怕的东西也会越多。另外,如果父母期望过高,经常控制孩子,给孩子的正向反馈比较少,会让孩子更加害怕失败。而如果对孩子过分溺爱也会让孩子在面对恐惧时更容易退缩。
父母要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
1. 接纳孩子的真实情绪
我们有时都会感到害怕,更何况孩子了,我们允许孩子害怕,但是不要嘲笑、否定他的恐惧,也不要试图压制、强行消灭他的恐惧情绪。
当孩子在害怕时,我们可以给予孩子一个拥抱,轻拍他的背,如果孩子被吓哭了,也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先孩子哭一会,在他耳边说“爸爸/妈妈在这里”。
这是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他虽然害怕,但是他会发现我还有爸爸妈妈在,还有依靠,让他坚信爸爸妈妈会保护我的。

2. 和孩子沟通,了解为什么恐惧
我们可以温柔地询问孩子是什么让他恐惧,如果宝宝说不清楚,我们可以通过猜测来询问,等寻找到孩子恐惧的来源,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孩子的恐惧。
3. 陪孩子一起,缓解或战胜恐惧
当孩子怕晚上风吹窗帘为例,我们可以那一块毛巾假装窗帘,然后对着电风扇吹,让孩子看看,毛巾也是可以像窗帘一样被吹动;再举一个例子,当孩子害怕影子时,我们可以陪着孩子玩猜影子的游戏,有小鸟,有兔子等等。
慢慢的孩子就消除了自身的恐惧,再也不会害怕风吹窗帘,夜晚小黑影了。
孩子在克服恐惧时需要耐心,循序渐进,当孩子反抗激烈时不要勉强;另外,也不要过早的给孩子贴上“胆小鬼”的标签,平时也要注意避开用恐吓式教育等不恰当的方式。
“害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面对困难的勇气与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