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过一段杨澜对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吉尔博的访谈,谈话间杨澜问教授:自己手头事情太多,常分不清主次怎么办?
吉尔博特教授回答说:”10年以后,你不会因为今天少做了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1小时而后悔。“
的确,在当代社会,很多爸爸妈妈会因为忙碌的工作,导致留给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好不容易到了周末,爸爸妈妈休息,终于可以和宝宝呆在一起了,可陪伴的质量也不总是那么高。
就像《陪着≠陪伴》的影片结尾所说的那样:
“总以为你偶尔的小情绪不用放在心上,总以为你还小,察觉不到我对你的敷衍,总以为你一个人就可以玩得很开心,总以为每天陪在你身边就够了……你却在我们的‘以为’中渐渐长大,在我们的‘以为’里习惯孤独。”
很多父母都和这部影片中一样,给予宝宝的陪伴都是无效陪伴,比如:一边玩游戏,一边陪伴宝宝;一边刷剧,一边陪伴宝宝;一边办公,一边陪伴宝宝......
虽然陪在孩子身边,但宝宝却依然像个“留守儿童”一样。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社会现象,越来越多的宝宝正在经历着“隐性失陪”。
隐性失陪是针对普通意义上的"失陪"提出的、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意识不到的陪伴缺失。在儿童养育方面特指虽然家长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子女,但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从而造成的精神上的失陪。
具体表现为亲情淡漠、缺乏信任、难以沟通。长期隐形失陪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容易出现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碍等现象。
常见的隐性失陪包括以下3种类型:
1物质型陪伴:
父母由于忙于工作,无心关心孩子,于是就会出现愧疚、“补偿心理”或者是自我安慰。给孩子最好的衣服、食物、玩具,想要什么,就买什么。
2虚假型陪伴:
看似在孩子身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其实专注力并不在孩子身上。可能一边玩手机一边和孩子聊天,甚至有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3管家型陪伴:
给孩子的基本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但是不会花时间和孩子沟通。充其量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家庭管家。
在这样的关系中长大的孩子从小缺乏安全感,缺爱,人格不完善。
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代表霍尼认为儿童在早期有两种基本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满足的需要,这两种需要的满足完全依赖于父母。
当父母不能满足儿童这两种需要时,儿童就会产生焦虑、胆小害羞、暴躁......如果父母在幼儿时期处理不当,可能会在孩子青少年时期爆发。
因此,在孩子幼儿时期,父母给予孩子的有效陪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父母的陪伴才能够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给孩子积极阳光的心态,最重要的是一颗感受幸福的心灵,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很多爸爸妈妈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把全部的时间、精力都给孩子确实不太现实。因此,提高陪伴孩子的质量,全身心投入的陪伴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那么父母究竟怎样做,才能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呢?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 : 家长陪伴孩子的有效时间“及格线”为每周21.2小时。也就是说,每天至少要有三个小时的时间。
如果连基本的陪伴时间也没有,那一定不是称职的父母。
你坐在孩子身边,做着或想着自己的事情,看电视、聊微信、刷剧,孩子自己搭积木、画画、看动画片,这并不是走心的陪伴。
缺少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无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身边的快乐与幸福。
真正高质量的陪伴是和孩子共同去完成一件事,父母和孩子之间有效的互动和交流,而不是把孩子晾在一边。
春天来了,可以带孩子一起去踏青、放风筝;夏天的雨后,和孩子一起到公园里观察蜗牛是如何背着小房子走路的;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益智游戏......
疫情当前,出不去家门的宝宝可是憋坏了
小马益智家族的五大人气益智商品
推荐给各位爸爸妈妈
给你和宝宝的亲子时光加点料
Ai智能绘本
阅读器
海量绘本/教材任意读
翻开绘本讲故事,翻到哪页读哪页
中英双语伴读播音级发音
安全材质,坚固耐摔
迷你百科卡
支持扫码听音,中英文双语教学
北美外教纯正英文发音,专业播音中文指导
新增拼音、音标及百科知识解析此条
家庭练习册
听说读画,丰富概念认知。
迷宫挑战,练习空间线条。
语言表达,锻炼逻辑思维。
数理启蒙,掌握简单运算。
串联记忆
游戏盒
针对孩子大脑开发黄金期设计
语言/记忆/逻辑/动手能力/专注力
5大能力,一盒搞定
配件丰富,增强趣味性
米勒机器人
磁性拼图
“一百个孩子眼里就有一百个米勒机器人”
用数学中的形状几何进行艺术创造
拼贴涂鸦二合一,放飞孩子的想象力
是时候放下手机,和孩子真诚的互动,
你会发现很多“好玩且轻松”的时刻,
会让你比刷手机、看视频更有意义。
不要让在孩子身上偷得懒,成为你最深的遗憾。
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关注小马快跑官方网站,了解更多早教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