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学季,“分离焦虑”的话题,满朋友圈都是。
有的是孩子“分离焦虑”,有的是家长“分离焦虑”,也有现在目测毫无焦虑的。
今天就和大家推荐一个过渡“分离焦虑”的小游戏吧。
The Holding Rope 爱的绳子
你只需要一根很长的绳子,就可以和小朋友玩这个神奇的游戏啦。
首先,我们拿出绳子来,和小朋友做一个提前告知,有趣的引入
“宝贝,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绳子游戏,看看绳子会变成什么样啊?” 或者 “看看绳子有什么魔法啊?”,家长们可以用自己的创意来营造一个充满惊喜的开场哦。
这里暂且以“妈妈”互动为例哈。
然后,我们邀请小朋友抓住绳子的一端,妈妈抓住绳子的另一端,面对面站的稍微近一些
妈妈语气欢快的说:“我们开始玩游戏了哦。要抓住绳子哦!现在宝宝看得见妈妈么?”
小朋友通常会比较开心的回答:“看得见!”
继续,小朋友原地不动,妈妈开始向后退,开始有一定的距离了(但是要依然看得到)
例如从客厅的一端到家里的走廊另一端,然后继续问小朋友:“现在宝宝还看得见妈妈么?”
小朋友会觉得很好笑,也会大声的回答:“看得见!”
接着,小朋友继续原地不动,妈妈开始再向远处走动(要变得看不见)
例如走到房间里,但是绳子依然抓在手上。这时候大声的问小朋友:“宝宝现在看得见妈妈么?”
小朋友还是会觉得很好玩的回答:“看不到啦!”
这时候,妈妈可以继续和小朋友互动,“宝宝抓住绳子了么?妈妈要开始晃绳子了哦!”
然后开始用力的上下抖动或者晃动绳子,继续和小朋友互动,“那宝宝现在感觉到绳子在晃动么?”
小朋友也会很开心的回答,“感觉到啦!”
我们可以继续邀请,“宝宝也来晃晃绳子,妈妈来感受一下,好么?”
小朋友可能也会很开心的晃动绳子,然后妈妈就可以很惊喜的回答“哇,妈妈也感觉到你在晃绳子啦!”
我们可以多来回互动几次,多问几次,让小朋友发现,虽然看不到家长,但依然是可以感觉到妈妈的存在的。
最后,妈妈要从房间走出来,一边走一边收起绳子,逐渐走到孩子面前,依然手里还拉着绳子,和孩子一起来回顾刚才的游戏
“宝宝刚才虽然眼睛看不到妈妈了,但是依然可以感受到妈妈在晃绳子对么?我们之间就好像有这个绳子一样,妈妈的爱就好像这个绳子。虽然看不到妈妈,但是妈妈的爱一直和你在一起。你看不到妈妈,也依然可以感受的妈妈的爱在陪伴你哦,就像这个绳子一直都在晃动一样。所以宝宝有时候看不到妈妈,不用担心,妈妈只是暂时的离开了一段时间,到了某个时间,妈妈就又会出现了。然后妈妈没有在你身边的时候,你就可以想象我们之间握了一根很长很长的绳子,我们是一直连在一起的。妈妈是永远爱你的。”
刚刚分享的这个游戏,就是很有名的帮助孩子理解“分开”的家庭游戏—— The Holding Rope 爱的绳子。
上面的那一段关于绳子游戏后的领悟,再每次分别和告别的时候,都可以和小朋友再次回顾重述哦。小朋友就会慢慢接受和理解了。
相信很多家长看到这里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
我们家娃要是不配合玩这个游戏怎么办?
多大的孩子可以开始玩这样的提前互动?
如果宝宝不抓绳子怎么办?
如果宝宝自己走过来找妈妈了怎么办?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小技巧
1. 不要幻想一次性成功
不要买了绳子,立刻就要和孩子玩,希望孩子一次就能配合和明白。这绝对是幻想。
刚开始可以先和孩子玩些周边的玩法。先满足孩子对绳子的探索,再进行这个游戏的真正目的。
比如拿出绳子来以后,可以让小朋友自己来玩玩,可能小朋友会甩甩绳子,或者有其他的探索,我们都给予充分的时间去满足孩子对新鲜事物——绳子的探索欲。
或者我们把绳子围成圆圈或者其他形状造型,走迷宫,跳格子等等,或者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用绳子来拔河、抓绳子荡秋千、跳绳等(发挥创意的时刻到了)。
这样小朋友先对绳子感兴趣,一会儿玩真正的holding rope游戏的时候,就会比较配合和投入了。
2. 理解这个游戏的过程,也是一种锻炼分开很好的经历。
可能刚一开始,你让小朋友抓绳子,小朋友不抓,或者你让小朋友原地不动,结果小朋友一直跟着你走,都是非常常见的小朋友的状态。
因为小朋友理解玩法的过程,可能需要好多次的重复才能最终理解。所以家长们要非常有耐心,去重复指令,一天没有成功,明天再尝试,千万不要着急让小朋友必须遵守玩法,马上明白“分开”的意义,这样反而失去了做这个家庭游戏的意义了。所以希望家长们一定要始终关注我们和孩子互动背后的意义,那就是让孩子觉得我们接纳和尊重孩子。
所以take it easy,慢慢来,多做几次,也是在给小朋友亲身示范“坚持”的好品质啊!
3. 坚持互动,对孩子充满期待
每天都可以在孩子情绪不错、状态不错的时候,再玩这个游戏。玩的过程,愉快的经历最重要,不用特别在意结果。我们坚持愉快的互动,对孩子充满期待,那么孩子就会感受到这种阳光般的爱,自然也会心有阳光,温暖坚定。
好啦。找个长长的绳子,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起来吧。

上一篇:【育儿指南】您的孩子为上幼儿园做好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