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向非常低调的“好爸爸”李亚鹏,在微博分享了一条九宫格微博。
他写道:“暑假来临,一路高铁回乡下祖宅小住几日。一个小院,一井清泉,一枕凉席,一顿饺子,一锅烩菜,田间转转,镇上逛逛,看看亲戚,见见故友,日月同辉,天地共存。”
李亚鹏和女儿们非常接地气,穿着朴素,在乡间小道上骑自行车,悠然自在。
他的微博一发出来,一下就被顶上了热搜,很多网友纷纷点赞。
▽▽▽
孩子放暑假,明星爸爸放下工作、放下明星的头衔,带孩子一起回到家乡,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确实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做法啊!
一个小院,一井清泉,一枕凉席,田间转转,蝉鸣鸟叫、鱼儿戏水,这样的暑假,让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跳水坑、玩泥巴、用树叶做口哨、用树枝做枪、挖蚯蚓钓鱼……暑假都是跟大自然玩游戏。
但是,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孩子们几乎很难体验这些了。城市中的孩子,越来越远离了自然,断开了与自然的链接。
有人说,现代的孩子,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少了与大自然的链接。
孩子们陆陆续续开始放暑假了,家长们却开始发愁了,悠长暑假,究竟怎样“打发”孩子呢!很多家长都选择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作业辅导班等。
当我们把孩子塞给学校、塞给辅导班的同时,有没有想过:究竟把孩子交给谁,才是教育效果最好的、更让人放心的?
答案是,大自然!
“让孩子接触大自然,是一个人的童年时期不可或缺的一份营养,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多重的深远意义。”
1、打开孩子的感官世界
孩子们通过手的触摸、皮肤的感觉、身体的体验,通过眼睛、耳朵、鼻子,感受大小、重量与质感,观察到纹理、色泽与形状,感受温暖与柔软。凭借着微妙敏感的感觉系统,孩子们感知世界,逐渐建立起完整的认知。
大自然真实、复杂而多样,是人类任何文化无法模拟的,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感官教具!
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类有8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省智能和自然智能。
具有自然智能的孩子拥有敏锐的感受能力,五官更发达,随时可以发现并区分自然界中的事物。
2、自然教育,激发孩子学习能力
“大自然就像一个全能的教育家,它时时都在帮助孩子们成长,使孩子们无一例外,都能够成为无师自通的学习天才。”
大自然也是孩子获取科学经验的最佳捷径。书本上的知识说得再过,还不如让孩子真真切切处在大自然中去感受。
科学知识、科学道理的真正源泉不在书本,而在于大自然,在河流、草地、山岭、树林之中。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孩子在大自然中获得的,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他,成为他的一部分。
自然教育,帮助孩子们了解成长的真实过程。
3、让孩子学会肩负责任
试想一下,当孩子们需要照顾好一盆花时,他们就从被照顾者的角色,变成了照顾他人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慢慢感受到,自己需要为这些比他更弱小的生命,付出精力,悉心照料,这就是一种责任。
4、大自然滋养着孩子的心灵
有没有发现,当我们置身于大自然当中,整个人都会感觉非常轻松。因为自然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治愈能量。接触广袤的大自然,是陶冶情操,成就健康心理品质的最好途径。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愿意带不记事的孩子去大自然旅行,那是因为,带孩子拥抱大自然,不是为了让他记住去过什么地方,而是让他的幼小心灵得到更好的滋养,更健康的成长。
纽约州立大学医学教授南希发现:
生活在自然景观丰富地方的儿童,比起居住在自然景观稀少地方的儿童,患上精神类疾病的人数要少。
让孩子到大自然撒野,放飞自我,好处确实数不清,就像李亚鹏带着两个女儿回到乡下,好好感受一下乡下的恬静生活,多舒服的暑假生活呀!相信这样的乡村生活,两个女儿也是非常喜欢的。
很多家长说,没时间啊,孩子放暑假,我们没放啊!班还是要上的呀!
其实,让孩子接触大自然,不一定就是天天带着他出去玩呀!
在家种种小植物,养一缸小金鱼,养个小动物,也是让孩子亲近大自然的方式,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自然就能习得。
平日里,也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天空的多变景象,云卷云舒,阴晴雨雪,日月星辰等等,都是丰富的自然景观,蕴藏着人类探索不尽的自然奥秘。
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可以让孩子去亲近,去探索。
关键在于,父母不要做塑料家长,需要“用心”啊!
李亚鹏这个“好爸爸”,不是浪得虚名的,你看他带着两个女儿外出就知道了,用心的家长最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