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越来越多的父母对孩子实施圈养的教育,觉得孩子不老实,怕孩子闯祸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把孩子约束在家,才能把孩子教育成一个自己心目中的“乖宝贝”。
而现实生活中也是无时不刻在“逼迫”父母要把孩子管牢,管住。前几个星期的公交车上男孩因为踢成年男子被成年男子摔在地踩头;还有男孩因为进店门帘砸到孕妇身上,而被孕妇绊倒摔跤;还有的孩子把孕妇推倒,还说看看会不会流产。这样的事情反映着当代育儿方法的严重问题。
让父母选择圈养教育的源头,是父母们缺乏安全感。控制欲强的父母,大多出生在没有安全感的家庭。他们年幼缺衣少食,生活动荡。长大之后他们就要用自己的方式,把一切都掌控住,让自己的世界不再崩溃。他们想把自己以前没能得到的东西全给孩子以此来得到自己心灵上的慰藉。所以父母宁愿孩子天天在家玩,荒废终生,也不愿孩子出门经历风雨。人们常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孩子有着自己独立的意志和生命,他们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父母不能代替孩子活一生。
如果想让孩子接受多元化的世界,就要给他足够的自由,真正的放手让孩子放手去干,不要怕孩子摔倒,让孩子接触这个世界,探索这个世界。这样孩子才能开阔眼界、独立坚强、见多识广、对人充满尊重和礼貌,想做什么都去尝试一下。
就像我的一个朋友,他孩子已经6岁了,特别的淘。但是很奇怪,这么淘的一个孩子按理来说应该会很“熊”吧?可是他家孩子不但一点也不“熊”,做事还很细腻,来他家的人都夸他孩子是个好榜样。
人就是这样,要经过打磨,才能变得更加光滑,变得更加有光泽。人才能够有更加强大的内心去面对路上的挫折,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机会去“试炼”。
但是,“放养”并非“放任”
听到“放养”,很多家长误以为“放养”嘛,就是什么都不管,让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冠冕堂皇的在孩子的教育上偷懒。如果父母这么认为的话,就大错特错了!“放养”≠“放任”。盲目的“放养”教育只会带给孩子满口的脏话,满身的陋习和不正常的思维方式。放任孩子,导致合作性,合群性缺失,容易形成“问题儿童”。
所谓的“放养”绝不是不教不养,“放养”放的是思维,养的是习惯,父母不妨试一下以下几种育儿技巧:
(1)给孩子充分的玩乐时间,让孩子自由的玩耍,接触大自然。不要总是把孩子一直看护在眼皮子底下,这样孩子会缺乏合群性,时间久了会让孩子变得很任性,对他人自私。
(2)言传身教很重要,孩子小的时候都是看着父母的一言一行长大的,父母身上有什么陋习,有什么闪光点,孩子都会去学,去模仿。世界上有三种最没用的教育方法:发脾气,刻意感动,讲道理。而言传身教,很多家长却鲜有去做的。
教孩子懂得规则,理解规则,认识世界,保护自己。就像,马路上是不可以追逐打闹的,因为车多,速度快,随意玩耍容易被车撞。为了保护自己,走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告诉并教孩子理解这个社会的规则,才能保证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